张昌平教授眼中的老龙头墓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专家热议

来源: 珠江时报
2024-03-19 17:29:12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海报设计 郭可馨

盐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有2000多年建制历史,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地理节点,也是民族和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盐源老龙头墓地考古发现,发掘出土了一批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特色的青铜器,向世人展示出四川继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之后的又一处“青铜王国”。

老龙头墓地迄今为止取得了哪些考古成果?又将如何看待其所展现出的价值?3月17日,“可盐可甜·何以盐源”——2024 盐源文旅推介会将在阿来书房举行,多位考古、文旅专家学者齐聚成都,共话盐源盆地的青铜文化。日前,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昌平,谈到了他对老龙头墓地考古发现的一些思考。

“截至目前,盐源老龙头墓地清理墓葬1800余座,据我所了解,应该是近10年来在中国青铜时代墓地的发掘规模中最大的一次。”


地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对了解青铜时代文化的形成及交流有重要意义”

老龙头墓地考古发现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据介绍,截至2023年12月,老龙头墓地已清理商代晚期至西汉初年的墓葬1891座,出土各类遗物7000余件(套),包括陶器、铜器、金器、铁器、银器、玻璃器、石器、骨器等,其中铜器和陶器为大宗。

而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结合测年数据,可将这批墓葬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主体为西周时期;第二期为春秋时期;第三期为战国至西汉早期。

“如此大规模的墓葬,首先一个特别大的进展,就是在年代学上捋出了属于晚商到西周这一时间阶段的墓葬,并且有碳-14测年的支撑。”张昌平表示,以往对于从北到南的这一区域的文化和这一面貌的文化,人们了解比较多的是东周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如今,老龙头墓地的考古发现,是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的青铜时代墓地,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其对于整个的青铜时代,特别对外文化交流这一方向的研究,我觉得有特别大的意义。”

同时,张昌平也强调,老龙头墓地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盐源盆地所处的地理区位上。在20世纪80年代,四川著名学者、考古学家童恩正提出了“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概念。童恩正以广阔的视野,将中国从东北到西南这个大跨度的半月形地带古代文化做了精辟总结,并认为这条边地半月形地带,是构成从东北到西南不同民族和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交通通道。

“盐源盆地,正处于童恩正先生所说的半月形地带的区域。”张昌平谈到,他认为老龙头墓地的考古发掘,还有一个更值得考古界关注的重要意义,就是盐源盆地所在的区域,除了东北方向的或者说北向的文化传播的线路以外,可能还有来自东南方向的文化交流。

“过去,包括三星堆海贝等等这样的资源,让不少学者都相信西南方向文化交流的存在。那么,老龙头墓地这么大规模的墓葬群,对于我们了解青铜时代文化形成以及交流的现象,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看待老龙头墓地考古发现的意义?

“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

在老龙头墓地发掘出土的遗物中,包含了一批极具区域特色的青铜器。其中,整套青铜纺织器具是目前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青铜腰机,三轮青铜马车亦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三轮马车实物模型之一,而造型各异、种类繁多的青铜枝形器更是凸显出盐源青铜文化独特的信仰崇拜。不难看出,以老龙头墓地为代表的盐源青铜文化,呈现出复杂多样、多元融合的特点。

张昌平也谈到,盐源盆地处在这样一个文化交流地带,其对于中原文化,包括滇文化、蜀文化,它所起到的影响和交流的作用是什么?更值得深入地研究。“从这一点上来说,老龙头墓地的考古发现,这也是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别重要的方向。”

在张昌平看来,如果要去总结老龙头墓地考古发现的意义,他认为其所在的区位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老龙头墓地的遗存不仅有来自不同方向的文化因素,更有和中原文化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从这个维度上来说,我觉得老龙头墓地的意义不亚于在阿尔泰地区发现的黄金大墓。黄金大墓和阿尔泰地区引起了国际性的学术兴趣,就在于它是处在一个文化交流地带。我想这个地点其实也是如此。”

发布于:江苏省如皋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